文/瑪掐Matcha
(圖片來源/Courtesy of Warner Bros. Pictures)
當一個老人進入一間都是年輕人的公司,如果是同行,那他的年齡與資歷應當會造成同事許多壓力,但這部片拍的老人,卻是進入一群年輕人在拚的新領域,年齡變成累贅,沒有相呼應的專才資歷……基本上就如同「剛出社會的人」。
不同的是,男主角身上有「剛出社會的人」所沒有的,就是身經百戰的人生閱歷,這正也是這部片的亮點。
藉由好口碑,翻轉既定印象
身為一個格格不入的公司新人(還是老人),男主角發現自己被老闆冷處理幾天之後,不但沒有耍廢領工資混時間,反而很好的利用這個機會跟年輕的同事們打好關係。
怎樣找到一個打好關係的切入點?從「被幫助」與「幫助」,這兩項動作都有助於快速與人建立關係。打好了關係,漸漸會發現,不時有人向老闆提起了男主角的所作所為,而直到男主角解決了老闆始終在意的事情——把雜物桌恢復成乾淨整齊的樣子,老闆才開始放下成見正眼看待這位「新人」。
但也不是很「功利向」的打好關係,而是發自內心的積極融入群體,成為公司的「自己人」。只要與同事站在同一條線上,並且發揮好的功用,自然有人為你發聲。(當然一切的前提是公司沒有體系鬥爭)
怎樣積極的融入群體?可以學男主角從最簡單的事做起,如主動幫忙發送信件。但有人或許會覺得……我進公司又不是來做雜事的。這樣想就太淺了(笑)。
做雜事並不是只是展現「做雜事」這個表象,而是「把公司的事當自己的事所以主動幫忙」的這個聯想,會讓人產生認同及信賴感。
一旦同事、主管把你納入「自己人」,那就有機會好好地在專業上表現自己了,屆時想必也沒啥機會可以做「雜事」。(剛進去的雜事要主動去做,如果雜事是別人交待,那效果就只剩「好聽話」)
維持好的習慣、好的原則,最後成為信念本身
電影中男主角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。
他說:「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,就不會做錯!」
剛聽到時我還在心裡嗤之以鼻,「他所認為對的事」又未必就是「對的事」(如果他覺得偷竊是對的,堅持偷竊就沒錯嗎?),直到故事進入到後半段,歷經不散發秘密八卦、勸退酒駕司機、幫老闆刪除信件等等。
老闆問男主角一句:「為什麼你總是能成為對的人、說對的話、做對的事?」我才真正了解到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——恰到好處的做人處事!也唯有如此,他才能成為不慍不火的儒雅紳士。
那他是怎麼做到的?比他年紀輕的我們又能怎樣調整自己?
我覺得首要是先學會「觀察」,而觀察的要點在於「察覺需求」,並在關鍵時間點解決需求。
這有點像是「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」的概念,隨時觀察才能調整準備,並在最佳時機抓住機會。故事裡男主角如果沒觀察,他不會知道老闆司機駕車前偷喝酒,並為此為自己創造表現機會;如果他沒留心老闆每次經過髒亂桌子的皺眉表情,他就不會知道老闆對此很感冒。
再來是「用心」,男主角在面臨一件新的事情時,都會去跟老闆助理探詢注意事項,例如第一次跟老闆見面,他問助理老闆的忌諱;第一次當老闆司機,他問助理過去的司機都習慣怎麼接送。甚至,發現老闆反胃、沒吃早餐,就主動買了一杯湯。甚至,女孩哭的時候,他遞出一條手帕。
把力氣用在對的事情上
故事中有一個跟男主角很對照的角——老闆助理,一個離老闆最近的職位,卻被男主角成功上位。
故事裡助理說她每天辛苦工作14小時,老闆甚至還不知道她是某知名大學畢業的。這個哭訴還蠻常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……相對於男主角這個夢幻設定,這個助理的處境更貼近現實。
其實助理不是沒能力的人,她也不是沒把事情做好,她只是「沒有/還沒被發現」,有點懷才不遇啦!而男主角一開始不被看好,有一天突然在一個機會上大放異彩,這樣的落差感與戲劇化,大大提升了他在老闆心中的地位。倒敘的故事總是比平舖直述來的有看點。
另外,男主角只做老闆重視的事,非常清楚老闆的需求在哪,所以在幫老闆闖入老闆父母家中刪信件時,他馬上要助理打斷老闆開的會,優先請示老闆所遇危機。(這時助理還傻傻跟他說老闆正在開會……)
這也呼應到前面提到要跟「公司」成為自己人,其實這個「公司」的核心就是老闆,換位思考老闆真正在意的重點,就能優先幫他做好他想做的事,自然能夠脫穎而出。
最後忍不住一說,身處在相似環境,對於這部電影實在有很多值得吐槽的地方……電影果然是電影,在台灣的電商,我相信是不太有可能願意聘請一位什麼都不會(連入門都稱不上)、且幾乎已被定型的銀髮族作為有領薪的實習生。尤其是正在跟時間、金錢賽跑的電商。
所以,職場勝利的一大重點
其實是建立在選對公司與老闆這根基上!
別忘記在入行打拼前,先做好事前功課
找份肯給你機會、讓你事半功倍的好工作吧
一起面試趣。
https://blog.interview.tw/2018/10/blog-post_59.html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