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台版米蘭達Shannon
(圖片來源/pixabay)
快問慢答:大公司比較好?
「選公司不如選主管。」
「A公司是很有規模的上市公司,B公司是很有意思的新創團隊;這兩家都給了我offer,待遇和各方面福利都差不多,您覺得我該選擇哪一家呢?」坐在我面前的Cherry滿臉糾結地問道。
Cherry的糾結很有道理,對每個人來說,找工作就是用青春投資自己的未來,每一個選擇都是構成職涯發展的重要建材,和我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因此這不只是Cherry一個人的疑問,也是我經常被年輕白領族們問到的問題。
撇開薪水的高低不談(因為我不覺得薪水和福利應該是年輕人選擇工作時的主要原因),不同規模的公司的確能帶給員工不同的學習:大公司一切很上軌道,可以學習制度;小公司高度成長,可以練肌肉。
至於該如何選,當然是個見仁見智的決定,在此提供以下的幾個,我自己過去在選擇工作時會考慮的要點,給大家參考:
工作內容是否能激發你的熱情:
公關和許多行業一樣都有很辛苦的地方,而當面對挑戰時,對工作的熱情往往就是一個人是否能撐到最後的決勝關鍵。
在選擇工作時,除了要listen to your brain,用大腦冷靜的分析優勝劣敗之外,更要follow your heart,尋找內心的聲音,假以時日才有機會在專業之上,做出「有靈魂」的大師級成績。
工作內容和你想發展的一致:
在外商銀行工作時期,身邊有許多很有業務潛力的同事為了擠進這家全球金融品牌的窄門,不惜犧牲自己的目標,先從約聘行政人員開始做起。
他們的想法是凡事「先求有,再求好」,只要進到自己所嚮往的公司,即便工作內容和自己的專長及目標不相符,至少也可以先進公司卡位,然後伺機而後動,爭取轉調業務部門的機會。
但觀察幾年下來,我發現真正如願轉戰自己理想領域的人微乎其微,多數人的精氣神,都早被自己其實不感興趣的工作困住,而失去了追夢的力氣,或是早已忘記了決定來到這家公司的初衷。反而是許多在二線品牌從事相關領域工作的同事,在累積了相當的專業與人脈後,成功地轉戰這家外銀,一路向上發展。
因此我建議,當「工作內容」和「公司規模或品牌」互相抵觸時,寧願先犧牲外在的「公司規模/品牌」,而選擇一個比較符合自己想發展領域的「工作內容」,從內在扎扎實實的打好基礎,畢竟只要準備好自己,機會從來都不是太需要擔心。
公司的文化和價值觀是否是你所能認同的:
選擇爲哪一個公司工作,就像選擇另一半,文化和價值觀的互相契合比想像中重要很多。
例如:一個習慣用批判態度衝撞既有體制的人,和新創公司的契合度應該比傳統產業高得多;滴酒不沾且習慣獨樂樂甚於眾樂樂的人,和酒商應該不會是絕配;有陌生人恐懼症且講求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的人,或許很適合實事求是的研究機構……
選擇和自己的價值觀及風格相符的合作單位,就像穿了雙合腳的鞋,即時上了戰場時,都能比較舒適且無後顧之憂地打拚。
是否能和公司一起成長:
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很有企圖心的人們,或許在選擇工作時,可以思考的是自己是否有機會和公司一起成長。
你的加入對公司來說是可有可無存在,或是具有關鍵性的成長意義?你未來的主管花了多久的時間坐上他的位子?而這個公司在決定員工拔擢計畫時,是根據員工的表現還是年資?加入這個公司是否有機會和資深的主管或客戶直接互動、學習,或是否有和國際級接軌?
簡而言之,在決定接受一個offer時,需要評估的是自己未來在專業,及職涯規劃上成長的空間,以及是否能夠快速地藉由這份工作拓展視野;而在這一點上,許多規模不是挺大的公司反而比大企業做得到位。
是否有好的師傅:
最後一點,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是,未來的團隊中是否能找到你的role model或是mentor,對尚在學習階段的年輕上班族來說,公司的規模跟自己的關係其實相當有限,反而是選擇一個有領導魅力、願意不藏私地教導、能夠幫助甚至「逼迫」自己不斷精進的主管,比什麼都重要。
擁有一雙好穿、合腳的鞋,不只能讓你走得輕鬆、走得更遠
更能讓你享受在這趟旅途中
來吧,透過面試趣找到適合這趟旅程的好鞋吧!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