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5, 2018的文章

【實用分享】英文面試必考題:「請談談你的優缺點」完善包裝四步驟

文/ 鋼鐵 V 走闖人生 (圖片來源/pixabay) 靠近畢業季時,大量畢業生傾巢而出,在眾多的競爭者裡面,要如何順利得到外商公司青睞?特別是 面試環節,向來是很多求職人的罩門。 明明我工作能力超強,但是遇到面試總是慘遭滑鐵盧、懷才不遇、表現差強人意。究竟是哪個面試環節出了錯,自己也無法檢視。 繼續延燒面試問題系列,這次聚焦於: 『如何回答優缺點』 問題,要如何展現自己的優點,且能完善包裝自己缺點?讓我們一同檢視你過去的答案,探討問題背後的意涵,陪你一起戰勝面試大魔王。 面試前準備 有關於面試前準備,請參考上篇 《 英文面試技巧:自我介紹四招式,讓你完美落地第一問 》此篇將不再贅述。 面試必考題 :「請談談你的優缺點」 「請問,你最大的優點或缺點會是什麼?」 這是每個人在面試新工作的過程中,一定會遇到的「必考題」,當這個問題出現時,多半都不太會讓人意外,但你是否真的能應答的令人滿意?今天我們將透過四步驟來細談:如何完善面試優缺點問題! 《第一步驟》:剖析問題背後涵義 了解面試官的需求,才能設計回答問題內容和方式,往下看,一同探討面試官想要了解什麼。 在優點部份,面試官想要了解,你是否理解在這份職缺上你所需「具體能力」,且評估你的能力是否控管這份工作,且你適不適合公司文化。 至於缺點,面試官想看你能力有能「發現問題」所在,並「解決問題」,且同時了解他需要承擔的風險是什麼! 《第二步驟》: 釐清優缺點3迷思 迷思1: 直接講述自我擅長技能,沒有與申請職缺做關聯,面試官無從得知你適合這份職缺。 訣竅: 寫下自己的技能,再與申請職缺關鍵字做核對,鎖定3項技能來展現自己的能力。 迷思2: 將優點發展到極至時候,會演變成缺點當作論述,如:常見的回答方法是「有時候自己的太過追求完美。」或「個性急躁,老闆分配工作,本來可以三天完成,我一天就想幹完,今後的工作中應該改正。」聽起來你所認定的缺點,是透過講述優點方式,來 逃避你的真實缺點 。 訣竅: 透過釐清過去或是現在自身問題,找到解決方案,加上數據佐證(故事)才是上策,記得缺點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。 迷思3: 我很熱情、有活力、富有創意、很有恆毅力,想要讓面試官了解你擁有很多優點。 訣竅: 優點不是越多越好…. 什麼優點都有的人,等於沒有優點。

【實用分享】慎選你的職涯路徑!不是只有「往上爬」這回事

文/ 游舒帆Gipi (圖片來源/pixabay) 很多年前我收過一封履歷,對方告訴我,希望能應徵我們部門的工程師職務。我大概看了一下他的履歷,學經歷非常優秀,大約30歲左右的年紀,雙碩士學位,目前擔任的職務是某大公司的產線主任,底下有2–30人左右。左看右看,似乎不該來應徵我們部門的工程師職務才對。 但我自己心裡大概有底,猜測了一個可能的原因,最後捎封信給他,我問他: 「您看起來像是貴公司的明日之星,為什麼想換工作?」 很快的他回了我的信,寫了很長的一篇Mail,他的回覆跟我猜想的原因一樣: 「那是一種對專業的不踏實感。」 我在公司跟幾個年輕主管常在聊: 「你當主管後專業的提升有多少?」 通常負責研發/產品開發工作的主管,給我的答覆大多是專業的提升很少,大多是增加了溝通、專案規劃與管理的能力;而負責業務/服務工作的主管,則說自己仍持續在提升自己的專業,包含業務手法、業績管理、產品策略等都持續的在提升中。 我們仔細的討論過為什麼兩種不同種類的管理職,在專業的提升上會有所差異,最後討論出一些結論。 管理職某種程度上與業務/服務的工作較為接近,都是需要與人多做溝通,加上彼此的工作較為獨立,自己本身也該要具備較多的規劃能力;而技術職與管理職在工作性質上則有較多的差異(當然高階的技術職不在此列),加上技術的環境變動過快,兩年下來技術可能已經改善了非常多,要追實在不容易。 有很多朋友常常說很羨慕別人可以 年紀輕輕就當上主管 ,但我這邊想告訴大家, 那不見得是件好事 ,如果你還沒累積夠足夠的專業,也還沒將那些專業化為本身的心法, 那你就要有專業不會再大幅進步的心理準備。 因為專業的工作,在之後在你的日常生活中,不會佔有太大的比例,你反而多了管理、行政類的工作,你本來有90%的時間在專業工作上頭,但當了主管後可能剩下50%,時間一長,你的專業能力可能不如你手底下的工程師了。 試想,如果你的team member在專業上追不上你,那才該擔心,因為沒有人可以填補你原先本來的空缺,那你如何專心去做對部門來說更重要的事情,這個觀念我想了好一陣子才想通、想透,中間也曾一度很苦惱,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決定。 所以,不用羨慕年紀輕輕就當主管的人,運氣好的,他把握住機會在這間公司中往上爬,或者成功的轉型為專業經理人,未來就從這

【實用分享】頭兩份工作型塑你對職場的認知

文/ 游舒帆Gipi 其實我之前就寫過一些關於公司選擇上的文章,例如這兩篇: 《 大公司學制度,到底在學什麼制度? 》 《 你相信嗎?進大公司可能會毀了你的天份 》 從這兩篇看下來,進大公司似乎有好有壞,而小公司呢? 你在網上稍微一查,都可以查到很多關於大小公司的比較 (就是我們 面試趣 啦) 然而公司規模的大或小,有時不見得是個很好的判斷依據。有人說進 大公司學制度,進小公司磨經驗 ,這我也認同,但這個論點是針對你的技能、知識面的成長。 然而,我認為有個更重要的東西,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你應該考量進去, 那就是你所處的團隊 。 前兩份工作型塑了你對職場的認知 一個人看待職場的角度受什麼影響?我認為前兩份工作的環境會佔了80%的比重。 如果你在前兩份工作,你的同事都是自私自利,只顧自己好,不願意指導你,也不願意跟你共享資源,必要時還會捅你兩刀,在往後的職業生涯中,就會相信職場就是這個樣子,同事都是雙面人,只有利益沒有義氣。 這就是認知。 如果你的同事都不愛學習,也不覺得思考自己職涯發展是一件對的事,更不認同為了學習而付出額外的工作時間是一種投資,那他們會告訴你: 「像我這樣,下班回家看電視,不進修,工作還是不做得好好的」 「老闆說給你機會嘗試,其實只是凹你多做事」 「幹嘛把自己搞那麼累,現在的做法也沒什麼問題啊,幹嘛要嘗試新作法、新工具呢?」 當你還是一張白紙時,你就會認為這就是職場生態。 這就是認知。 但如果你第一份工作是到一個團隊氛圍強、學習氛圍也活躍的公司呢?結果會就不一樣了,這個環境中的人會告訴你彼此應該互相幫助,相互學習與砥礪,而且他們落實在日常行為上。 同時大家也都熱衷在學習新知,不斷的提升自己,前輩們也不斷灌輸你成長心態的重要性,那你觀念裡就會認為職場就該是這個樣子。 這也是認知。 為什麼特別強調前兩份工作? 原因無他,跟教育小孩要趁早教起一樣。 當我對一件事情的認知還很淺薄,很不足時,你接到到的知識,就會形成你對這件事的第一印象,會深刻的烙印在你的腦海中,要扭轉這個印象,往後就要花多倍的時間。 如果一個人連續兩份工作都在爛環境中工作,意味著他沒見識過什麼是好的環境,在他經驗中「所有公司都是一樣爛」, 他有可能開始放棄找所